广州
客服热线(9:00~19:00) 400-8888-543

全部分类

元旦•武夷——迤逦九曲,云隐天游

ache LV.1 2017-01-13 11 : 13 : 54 收藏游记(100人气)

0 0
  • 写在最前面的话


    今年的元旦小长假是从31号到2号,中间正好跨了个年。以往每年在上海跨年 ,不外乎找一个热闹的商区,逛吃吃逛到半夜,挤在人群中向年年岁岁花相似的烟花行注目礼。今年,难得借参加婚礼之际出来亲近自然,登山、漂流,也算是自己前所未有的体验了。
    武夷山在华东南地区的景点中还是相当有名的。武夷是一处山脉,其中并没有某一座山峰名为武夷山。主流的玩法应该就是二日游,如果想三日或以上,那么周边的什么青龙大瀑布、龙川大峡谷、闽越王城之类,或许是不错的选择。(当然门票另收,往返还要包车)至于武夷山本尊,真心觉得把主流的景区都走遍,对于少壮派来说,二天时间应该绰绰有余了。
    重点的景区有4块:天游峰、九曲溪(漂流)+武夷宫、大红袍+水帘洞、虎啸岩+一线天。每个正好半天,两两随意组合,就构成了2日的自选路线。景区间互有接驳车,已含在门票内,最远的也就十来分钟。脚力好的从天游下来,可以顺带逛完桃源洞景区,比如我们。除了这些,还有个莲花峰+遇林亭窑址,我们没有去,好像大家也都不太推荐。
    武夷山门票里包含的,就是以上(不含竹筏漂流)的所有内容啦。当然推荐买3日票,因为没看到蚂蜂窝攻略里说的2日票。竹筏最好是提前3天以上买票预约,不然以其火爆程度,基本上很难排到。景区关门很早(夏6冬5),晚上也有足够的时间在三姑度假区好好逛逛,尝尝特色的闽菜,品一壶地道的大红袍和正山小种。这里离景区很近,自然也就推荐住在这里。如今民宿成群,茶铺满街,住宿或是购物,在这里都十分方便。
    闲话扯完,进入我们的武夷之旅。本篇游记全程手机渣画质拍摄,请图片党多多包涵。



    第一天  天游峰,桃源洞,虎啸岩,一线天


    因为周五30号提前下班,我们是乘当晚的火车抵达武夷山北站的。北站有不止一辆公交车直达三姑度假区,然而任性的我们还是叫住处的老板安排了辆专车。住的是在x哪网上订的民宿,宽敞舒适干净,性价比极高,大床房两晚只要300块多一点。小老板自家也是种茶的,第二晚,我们便在他这儿讨茶喝。
    31日上午,我们睡到自然醒,乘6路公交车直达景区大门,换好票入门。


    天游峰


    一进门便是乘车站,坐上天游峰专列小火车,十分钟左右便可抵达天游峰景区外啦。

    下车后,左手边可看到一块刻有“茶魂”的大石。毕竟是淡季,大石旁边杂乱地停了几辆摩托车,却没人合影,显得很落寞。我们当然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。福建中国茶乡之一,武夷山的大红袍更是名扬天下,“茶魂”大约正是武夷精神的缩影。

    向前走,要过一道桥。竹筏从桥下缓缓划过,艄公的号子悠扬地响彻溪水湾,远远地回荡在石壁间。这座桥是陆路上天游、水路过九曲的必经之地,从这里开始,武夷山水的美就开始有些影影绰绰地显现出来了。不过,这里溪水尚浅,河床中铺满了鹅卵石,仔细看山间也是鹅卵石密布,让人不禁联想,这里也许几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。
    过了桥,在进入天游峰景区前,有一处名为“武夷精舍”的展示馆。


    这一带似乎是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朱熹的诞生地,所以武夷山景区关于朱熹的纪念场所不止一处,武夷精舍便是其一。舍内有朱熹雕像、理学思想介绍,还有朱子讲堂。整个院落树木环绕,郁郁葱葱,在景区里倒是闹中取静,颇有松柏常青、精魂永存的况味。

    一块“理学正宗”的牌匾,倒让我想起了《叶问3》里的“咏春正宗”……


    武夷精舍下来,便到了天游峰景区门口啦。这里说句题外话,武夷山内的每个景区都是要二次验票的,所以就不要贪心去听信门口那些“半价带你入园”的黄牛们了。


    天游峰脚下有一张地图。进了检票门,不久就可以看见左右两条路。其实整个是个环状相通的,个人推荐走右侧,一个三角形山洞状的入口。因为右侧可以更快登顶,而且山路比较陡窄,趁着体力好爬上去不难,但这条路下山就有点危险了。
    右侧的入口大概是这个样子:


    钻了过去,一路上走走停停,倒可以看到很多有名字的风景点,不过大多没什么看头。比如这个水云寨遗址:


    武夷山的山属于丹霞地貌。除了山体透出暗红色外,山的形状也大多很陡峭,经常会看到一些如削峭壁,一整个绝高的山面直直垂下来,留下近似平整的竖切面和突兀的棱角。

    “云窝”和“茶洞”是天游峰脚下比较有名的两处小景点。我们来的当天没有云,也看不出云窝有多厉害。茶洞就是个很普通的洞,也感受不到和茶有什么关联。

    还有一处“仙浴潭”,传说是当年仙女在此洗澡的地方。我不知道仙女的品位为何如此奇怪,反正我是不会在这样的地方洗澡的。


    到了天游峰脚下,便可以仰望到几乎全程的登山道了。半山腰有个亭子,看起来像是个绝佳的观景台。

    天游峰虽然号称武夷第一峰,其实也并不是很高,我们一路上就看到了老人和孩子都在爬。不过如果是旺季,可能这条窄窄的山路会拥挤在一起,爬的过程就会受些阻碍。我们当天是人不多的,有充足的发挥空间。山路虽不高但很陡,护栏都是用花岗岩一类的粗糙石料搭起来的,如果需要扶护栏爬,建议提前备双手套。

    登上了刚刚仰望的小亭子啦,回头俯看便是这样的景色了。天游峰这个角度看到的武夷山水,大概也是武夷山用在各处宣传画上的最美名片了吧。这种绿水绕青山的经典结构,和喀纳斯月亮湾的景色有些异曲同工之妙。游山看水,山水间这种温柔而亲密的搭配最让人百看不厌了。

    完成了第一个小目标后,休息片刻,继续爬上。尽管一路上有些辛苦,但当回头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时,便会觉得成就感满满。

    天游登顶,其实除了刚刚看到的山水景致外,倒也没什么太多内容。有一处天游阁,正在检修,门口就是卖些煮鸡蛋和饮料的地方,有武夷山上到处都有的大红袍茶叶蛋。
    走过天游阁,我们看到一处指向“大气监测站”的路牌,还好奇地走上去看了看,里面荒无人烟,院里落叶堆积,似乎很久没人来过了。

    接下来是一段石壁之道,一侧的山石上到处都是古人的摩崖石刻。

    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峰,当然它本身对此也毫不谦虚,满墙壁上都写满了第一峰的字样。瑜伽小能手表示,此地空气清新,地势平坦,正是小试身手的好地方。


    这首诗我们看了半天,也没看懂从哪开始读,是什么意思。

    走过这座牌坊,天游峰之路就此告一段落了。

    前方又有两条路,一条指向桃源洞,一条是下山的。我们一看时间尚早,加上对桃源洞这个名字好奇,自然决定前去看看。此路山林葱翠,还能俯看大山藏溪,也是一条徒步的好选择。



    桃源洞


    桃源洞真是远。我们一边走一边怀疑,这路牌所指的1300多米是在骗我们。
    走到一片茶林,就到了尽头了。


    最可气的是,旁边还立了一块牌子,写着“前方非游览线路游客止步”字样,感觉在这前不着村,后不着店的地方,颇有几分幸灾乐祸的味道。


    我们正打算原路返回,诶等等,我看到了什么?地上有一块小小的石碑,上面写着“桃源洞”,还画了一个箭头,指向旁边的小路。原来桃源洞还是存在的,只是我们还没走到!于是,我们踏上小路,继续走走走。一路上只碰到一个老大爷,问他还有多远?他说,不远了,不远了。
    老大爷明显在安慰我们。不过,一路走着倒也不是毫无收获。我们看到了生平第一次见的一种美丽的鸟——白鹇(这个名字是第二天竹筏艄公教给我们的)。白鹇背部大部分是干净美丽的雪白色,肚皮和颈后是黑色的,加上红色的头部和爪,三种颜色的搭配非常美丽。它具有长长的、扇形的大尾巴,呈现出仙鹤的颜色和孔雀的体态——一开始,我真的以为它就是白孔雀。

    我们陆陆续续看到了3只。它们就是从山路的大道上悠闲地走上来,似乎对我们的到来也毫无敌意。不过,我们后来也看到了一只毛色灰秃秃、体型也比白色的短小些的鸟类,想必白色、羽毛美丽的是雄鸟,灰色、短小的是雌鸟,就像孔雀一样。

    山路走到尽头,前面一下子开阔起来。一座巨大的山石雕刻的太上老君(老子)像,吸引了我们的注意。这座雕像体形巨大,表情平和,体态雍容,前面还设有香炉,充分体现了道教文化在此地颇受尊崇。

    老君的面前,是一处道观,倒是一副藏风聚气的好去处,不仅后有靠山,前面还设了一汪人工砌成半圆形的水潭。观内也在整修,还能看到往来的工人。

    山庄的侧后方,有一条通向小村的石板路,这里倒是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感觉,有几处二三层小别墅,以及屋外挂满衣服的晾衣杆。地上依然能看到指向前方的“桃源洞”字样石碑。桃源洞到底在哪里呢?我们问了一位走过的大叔,大叔说:这个村,就是桃源洞。
    好吧,这真是一个充满误导的名字啊……
    桃源洞,我们看到了黄狗一家。一条腿瘸的公狗和一条母狗从我们面前缓慢跑过,我们刚在感叹这狗瘸了腿好可怜,马上又跑来两只小奶狗,开始围着我们要吃的。其中一条是黄白相间的毛色,非常讨人喜欢;另一条是灰黑的胎毛颜色,毛茸茸的也十分可爱。

    我们便继续自己的旅程。离开桃源洞前,终于看到了它的题名石碑。

    还有一处石门,上刻对联:喜无樵子复观奕,怕有渔郎来问津。这副对联很有名,据说以前这里叫做“小桃源”,桃源洞是后来的名字。我个人觉得,还是小桃源更贴切。

    经过一处“返朴归真”石,便可以透过层层竹林和松枝,看到九曲溪里的美丽景色了。青山如黛,碧波荡漾间,一列竹筏缓缓驶过,绕过河床中央的浅滩,顺着蜿蜒的溪流前行,充满诗情画意。

    顺着坡道走下来,便走到了鹅卵石堆砌而成的溪间“浅滩”了。这是溪水凸起的河床,也是近距离观看竹筏和九曲溪的好去处。

    走到溪边,便可以远眺群山环抱的涧口,取一幅悠然惬意的山水景框。

    回到路上继续走,便发现又绕回到天游峰景区门口了,这大约便是入门时左边的一条路。沿路依然可以抬头仰望天游峰虽不高但很陡峭的山壁,颇有壁立千仞,无欲则刚的气概。

    我刚这样想着,居然还真出现了一块刻着“壁立万仞”的山壁。

    天游峰景区门口的伏虎岩、“朴树”和问樵台。问樵台三个字下面还有七绝一首: 剔尽蓬蒿见石台,临流学的趣悠哉。投竿终日忘钓饵,独与樵翁话几回。这里据说有个典故,来自南宋人洪迈编著的小说集《夷坚志》(就是《新白娘子传奇》里许仙跟他姐夫炫耀的那本):外乡人黄朴来武夷山求仙问道,在山中夜遇一位道姑。本着“授受不亲”原则,黄朴坚持不肯入住道姑家歇脚,即使老虎来了也不肯躲进屋内。道姑便指引他下山去寻一个砍柴人。后来,他果然按道姑的指引寻到活神仙,仙人带他去仙界走了一遭。回来后,他辟谷修行,在武夷山三仰峰坐化。后人便留下“问樵台”摩崖以为纪念。

    离开天游峰景区前,再次回味一下这种原始森林一般的氛围吧。


    虎啸岩

    好汉坡应该是武夷山必游景区里,最陡最险的一个坡了。因为我们依然决定环一圈走完虎啸岩,感觉如果从这道坡下来还是有些恐怖,所以就从好汉坡往上爬。不得不说,这一段虽然不长,但挺累的。
    登上好汉坡,向下能看到树木丛生、群山堆积的景色,但不如天游峰的美。

    路过一处下面满是一元人民币的桥,便可以到达虎啸岩最高观景台。这里还会有摄影师要求帮你收费拍照,不过我觉得这个地方俯看群山的角度,加上人物便很难拍出效果。单独看山还是很有特色的。


    观景台前面很近便是定命桥。桥下便是一线天峡谷,从这座桥失足掉下去,应当断无生存希望,所以才叫定命桥吧。


    观景台和定命桥便是虎啸岩景区的精华了。之后便是下山的路。


    半山腰有一处悬崖上刻有观音雕像的“佛地”,便是此间的天成禅院了。观音像是刻在一处向下倾斜的山壁上,面容慈祥,好像在俯视人间疾苦。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,由这可以看出,武夷山同时供奉着三教尊者(朱熹、太上老君、观音),是难得的三教“通吃”的名山胜地。

    虎啸岩有一条线可以行步道直接走到一线天景区,也可以返回虎啸岩景区门口乘车前往。我们选择了后者,因为地图上看觉得步道太远了,又是山路。此时已是下午4点,我们怕赶不上5点关门的景区末班车。

    下山一路无话。抓紧时间,来到一线天。


    一线天


    一线天也叫一字天,前文说过,从虎啸岩到一线天可以山路步行,也可以回虎啸岩景区门口乘区间车。这里推荐用手机地图看景区实际距离,开着定位看得很清楚,比景区地图的比例更真实。我们就是看步行通道在百度地图上太长了,所以选择了坐车前往。

    一线天门口有一块大石碑,写着“一字天景区”。旁边还刻了一首诗,“一字光中长不昧,眼明便可见青天”这句我很喜欢。

    入门不久,还有一块牌子,写明景区尺寸。再往里走,就可以看见一线天入口了——一处山洞,以及指向左右两侧上山通道的标识牌。
    武夷山的一线天其实有左右两侧上坡通道。右侧的更窄,相对来说左侧的比较宽裕。因为笔者本人也是个胖子,加上背了个大包,所以选择走了左边(其实还不是因为右边人太多嘛)。对于亚洲人来说,再胖的胖子应该都能够轻松穿过。

    因为两侧都是上坡道,道路被山壁紧紧夹住只留条缝,所以整个通道像是被两层岩壁夹紧的V字形。因此,走左通道还有一个好处,就是回头便可以完整地看到右通道纵深狭长的山缝全貌。

    坡不高,略陡。这里如果选人多的一侧可能要爬很久,因为大家都堵在1人宽的狭长山缝间,前面不动,后面也没法超过去。通常右侧通道的人更多,因为缝更窄,所以耗费时间应该也更长。
    爬上坡的景色没什么好看的,顺着前方的山路就可以走下来回到景区门口了。整个景区,就是来看个缝儿。旁边还有处“螺丝洞”景点,时间原因,我们没有去看。网上查了一下,据说就是很阴森、口小里大的山洞,里面还常年滴水。


    江南公社

    出来时已近17:00,这是冬季景区的关门时间。我们赶忙乘景区车回到南门,再乘6路(7路亦可)回到三姑度假区。一天都没正经吃饭,晚上当然要大吃一顿。点评上查到一家颇有当地特色的“江南公社”,离住处很近,就去了。这家店是一家人民公社化主题餐厅,门上就印着毛主席像,餐桌上喝茶用的是特别怀旧的搪瓷牙缸。厕所前还挂着一块写着“解放区”的帘布。后来才得知,该店是可以免费从景区接车的。

    菜不算贵,但我们看来看去,还是选了点评上的158套餐。面对四菜一汤,我们两个从早到现在光靠面包撑过来的人,风卷残云间成功消灭了原是4人份的大部分菜,笋和鱼更是吃得干干净净。


    主席石锅鱼味道很特别,肉鲜嫩,辣汤带有小时候校门口麻辣串特有的味道,就是鱼刺略多。笋是当地特色菜,必点,口味非常鲜美脆滑,光吃不厌。

    蛇汁香干虽然推荐很多,但个人觉得一般,香干口感不错,很弹性,但味道有点奇怪。


    其他的中规中矩吧,比较不好的是没有小桌,2人也要坐大圆桌,所以人多起来时,拼桌是在所难免的。


    三姑度假区


    吃饱喝足,在三姑度假区随便逛逛。这里满街都是酒店/民宿、茶店和手工艺品店,当地的手工艺似乎很发达,随处可以见一些木制或根雕的小玩意。当然,主题最多的就是茶具了,各种各样的茶壶、茶碗、托盘,还有什么金蟾啊、兔子啊、猴子之类的茶盘摆件。

    我很喜欢这三只小猴子,它们分别叫“非礼勿听” 、“非礼勿视”和“非礼勿言”。
    回到民宿,老板小畅又热情地邀我们品茶,原来他的父母都是当地茶农。我们先后喝了大红袍(水仙)、金骏眉和正山小种,都是武夷山茶中的代表,又学习了不少茶道知识。尝完当然要买一点啦,综合考虑知名度和性价比,我们便买了些大红袍回去。福建的茶文化非常浓郁,不仅家家户户饮茶,而且当地人“不可一日无茶”,而且一饮就是好几壶,感觉应该真的很上瘾吧。


    第二天 九曲溪,武夷宫,大红袍,水帘洞


    由于我们预约了第二日一早8:30的竹筏,所以还是比较早便睡了。实际上如果按照我这条线路规划的话,第二天路程很轻松,本不需要这么早。1月1日,迎着新年的曙光,我们早早退房出发。开往竹筏的区间车要等人满才发车,但是路上开得挺快的,地图上看上去很远的一段距离,10分钟就到了。


    九曲溪码头

    我们是蚂蜂窝上买的电子票,一开始还以为要去售票区换票,去了方知根本不用,拿着电子票进就可以了,自然有工作人员帮你换纸质小票。因为冬天的早晨比较清冷,竹筏码头的队伍排得不是很长。
    我们和另外4人团组满6人上了筏。来的路上还买了1块钱的鞋套(塑料袋),在此提示如果买鞋套,一定要在上竹筏前套好,否则基本上是上筏秒湿。不过坦白说,鞋套的意义也不是很大,毕竟有纵向的竹梁可以搁脚,不至于一直泡在水中;水深的地方,鞋套也保不住,如果坐在最前排,每次转弯或者到浪急的时候,可能水会涌到漫屁股的高度呢。
    很久没坐竹筏啦,虽然早晨确实有点冷,但是内心还是很兴奋的。

    从竹筏码头上竹筏,到武夷宫处下竹筏,期间是从九曲到一曲,分别经过九道弯。九曲溪的水流并不总是想旁观时所看到的那样平静,在一些弯道水流和下坡处,还是有些湍急的。水也不总是看到的那样浅,据艄公说最深的地方有四五米甚至更深。

    据说从前竹筏的票价是100元,上船还要每人交20元小费;但我们买的时候不论网上还是售票处都是130元不打折,艄公一路上主动讲了各处景点典故轶事,也没提收小费的事,大概是新票价已经包含了吧。

    有一些走陆路很难看见的知名山峰,比如三仰峰、大王峰、玉女峰,从竹筏上都有很好的观赏角度。这几处我们也没有去爬,觉得水上看看已经足够了。
    下图是艄公口中所说的“大乌龟”,左侧是壳,还朝右边伸出个头来。大概远看时会更像一些。

    两岸的石壁上,依然随处可见古人的摩崖石刻,不知道他们当年是怎么刻上去的——大约对于刻字的人来说,正是看上去难以办到,才能把这个逼装得更完美吧。下图是八曲处刻的一首朱熹的诗:“八曲风烟势欲开,鼓楼岩下水潆洄。莫言此地无佳境,自是游人不上来。”

    一路峰回水转,竹筏次第跟随前者游行在重山之间,颇有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之感。两岸时有怪石嶙峋,张牙舞爪,时有峭壁千仞,光滑如镜,山上有瀑布冲刷过般的痕迹,一条条纵向垂下颜色鲜明的斑纹。这或许是武夷山丹霞地貌的独特景致吧。

    下图是“双乳峰”,寓指一对丰满的乳房。讲到此处,艄公往往会抑制不住语气里的兴奋,什么“女人的骄傲,男人的诱惑,小孩的摇篮……”一套一套的。

    坐在竹筏上看山,看树,看天,都是种很惬意的享受。还可以看见第一天所爬过的武夷第一峰——天游峰。

    艄公口中的“悉尼歌剧院”:

    下图被戏称为“猪八戒的头”(不是指人,是左侧的山石,像一尊巨大的趴在水面的猪头):

    猪头后面依然是随处可见的摩崖石刻:

    山崖峭壁和上面的缝隙。据说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会在缝洞里葬死人,称为“悬棺”。这一葬法既然很危险,自然十分费钱,所以应当是贵族的专利。九曲溪沿岸的山壁上很多,艄公一路指给我们看,但我眼神不好,一直没有看到。

    “三曲君看架壑船,不知停棹几何年?桑田海水今如许,泡沫风灯敢自怜。”朱熹的七绝系列《九曲棹歌》,倒是真的被从九曲刻到了一曲。

    大王峰和玉女峰。应该是武夷山九曲竹筏能看到的最有名的两座山峰了。这两个名字的来历我都不甚了了,大概是大王峰比较雄伟,形状像个官帽,自带威仪,所以叫大王;玉女峰其实也不是形似女子,只是比其他峰都秀丽一些,所以就叫玉女峰了。这个解释我是觉得很牵强的,还有要把他们强拉CP的设定。“大王”整体上不太生长草木,留了个“板寸”头,倒是有几分天然萌。

    竹筏之旅的最后段,是进入一条狭长的热带雨林式河道,艄公口呼:“欢迎来到亚马逊!”倒还真有几分相像。

    这一段的河中可以看到很多小鱼,肉眼不容易发现,但如果远远地投食过去(鱼儿害怕竹筏和竹杆不敢靠近),马上就会有小鱼跳起来浮上水面,将食物叼走。

    一根树枝上,站着一只尾巴呈红色的蓝色小鸟。

    最后,在“亚马逊”的尽头,竹筏抵达终点,上岸正好是武夷宫。整个竹筏坐了一个半小时左右,鞋子、袜子早已湿透。




    武夷宫


    武夷宫这个名字同样有误导之嫌,因为并不是一处宫殿,而是一片老街、庙堂、纪念馆等建筑群。

    从竹筏下船点走过来,先经过的便是宋街了。宋街是一条老街,不过没有太多特色,以卖红薯茶叶蛋等小吃和一些当地手工艺品为主,这里的手工艺品远没有三姑度假区的品类全、价格公道。(其实三姑度假区卖的小玩意也不能算便宜)

    宋街上还有个武夷山博物馆,里面很小,2分钟就可以走完,介绍武夷山景区的一些历史和动植物标本。我们还在标本区找到了白鹇,不过没有我们看到的活的好看。

    宋街有许多岔路可以通向别处。我们选了一条可以走向柳永纪念馆的。柳永是我非常喜欢的词人,但是这座纪念馆却有点让人失望,外面看上去气派,实际上却和柳永关联度甚少。

    里面倒是有一些泥塑的人像,似乎在演绎柳永生平的事迹。但是没有任何文字介绍,也是让人看得摸不着头脑。

    所幸后院的雕像旁有一块大石,上面刻写了柳永纪念馆的来历:这里原是柳永故乡,2004年,一抷黄土从镇江北固山柳永墓(为什么我去北固山的时候没发现有柳永墓)运来,再加上这座纪念馆,就算是一代词宗魂归故里了。但我依然觉得,为文人立馆,好歹文字部分应该有些吧,不能光是个院子和几处人像,倒像为应付差事而修缮的。
    后门上面的墙上,刻了一些比较有名的柳词。

    整个柳永纪念馆也就这样了。据说旁边还有朱熹纪念馆,看了柳永的,我们便也不是很有兴致。前面门出来一拐,便到了大王山景区。由于第一天爬天游峰和虎啸岩,导致第二天小腿酸疼,大王山我们便没有爬,反正已在九曲溪上远望过。只在旁边随便转了转,亦无甚可表之处。

    宋街、两处纪念馆和大王峰景区,便是武夷宫的全部了。出了武夷宫,我们依然乘区间车前往大红袍景区。



    大红袍


    大红袍景区一进门,就是一条整体平坦的山路。一侧是山壁,另一侧是茶园,美其名曰“慢游道”。

    一路曲径通幽,倒是少有人迹。嗯,置身山林茶香之间悠然前行,这种感觉也不错。当然最令我们欣慰的是,这条路比较平坦,正好满足了腿疼不想爬山的我们俩。

    前方实际上有两条岔路,后面依然是连通的环形。我们因为不想爬坡,进入和走出都选了整体平坦但距离稍远的一条路。一路上几乎不用爬上爬下。很快,就可以走到大红袍景区的核心地带了。山间还有茅屋,大约是茶农摘茶歇脚之处。

    大红袍景区的“精髓”,就是为了看这三棵几百年高龄的老树。据说最初的“大红袍”就是指他们爷仨,所以这种茶极其珍贵。后来移栽的大红袍,都是这三棵老树的子孙。大约是前年开始,这仨老祖宗已经被国家明令保护起来,不允许再采摘,仅允许远远观赏,成为了武夷山乃至福建茶文化的精神象征。今天的大红袍已经是一种广义的当地一类乌龙茶的统称,它们和当年的大红袍从品种到味道都早已不尽相同,只是延续了这个茶界最尊贵的称呼,成为了武夷山的地方文化名片。

    旁边还有什么“大红袍茶叶蛋”铺子,什么“天下第一蛋”的。人还挺多,看看就好。




    水帘洞

    从三棵树旁边的门洞,可以直接走到水帘洞景区。我们一看2.8km,想想昨天的1km多的桃源洞都走了N久,就果断放弃了。原路返回到大红袍景区门口,坐车前往水帘洞。
    水帘洞是我们此行最后一站啦。进入景区后,要走很长但很平坦的一段路,大约要走20多分钟。不时有私家车和摩托车从我们身边经过,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可以搭个车进来。

    走到头,有一个岔路,左边向下通往大红袍,右边上坡的就是水帘洞了。

    又要爬坡,所幸这段不算很陡,而且每走两步就有一处歇脚的石椅,看来景区算准游客玩到这里应该是很累了。一段坡爬上来,经过一处全是鸽子的广场(鸽子全都是一个人养的,你要拍他的鸽子,他就要跳出来收你3块钱。不过游客多的时候他大概也顾不过来),就到了。最初看到的水帘洞是这样的。

    于是又很奇怪了,“洞”在哪儿?
    正当我以为水帘洞会像桃源洞一样并没有真正的“洞”时,抬头一看,上面的向前倾斜峭壁一直在滴水,水滴飞流直下落入下面的小池里,好像山上有个巨人在浇花……原来这就是所谓的“水帘”吧。我们想,大概是天晴已久,水源枯竭;如果是大雨刚过之际来到这里,也许能看到瀑布一般的景观。
    山间的小房子,名为三贤祠,是供奉刘子翚、朱熹和刘甫的祠堂。

    据说原来是刘子翚独家所有,后人为了纪念其余二人,把他们也一并摆在这里了。


    站在祠前俯视,下面的池塘绿树环绕,山影相映,别有一番风韵。

    祠边有一条土路,可以直接下山,就不用原路返回了,十分方便。这条路山体的一侧全是黄土墙,倒不太像武夷山的山石地貌,有点像在大西北

    还有这种土建筑,不知道当年曾经用作何用。

    下山后,依旧从平坦的大道返回,便可坐车出园。天色渐晚,远望峰峦如聚,云涛如怒。



    武夷山二日游记,至此告一段落。整篇游记依旧延续了以往的流水账风格,没什么亮点,主要用作旅行参考和个人回忆。能坚持看到结尾的你,请接受我真诚的感谢。
    我们返程是在武夷山东站,离景区很远。不过东站很新,候车大厅很大,而且有肯德基(不是精选,是可以选薯条、土豆泥和各种热饮这种)和煌上煌鸭脖(很遗憾,吃的只有这两家)。整体感觉武夷山的风景虽谈不上十分震撼,但秀美旖旎之处颇多,每每让人有惊艳之感。而且山、水、竹筏都极具特色,山也不是很高,加上当地出众的茶文化和浙沪闽过来十分方便的交通,还是非常适合作为二日游出行的选择的!

    (本文摘自蚂蜂窝




评论(0)

发表评论

已输入0/200字